語言障礙會直接影響0-6歲孩子的行為能力,這是不爭的事實,因為越是高級的行為能力,對語言、記憶、思維的要求越高,對行為控制時的調節、分析的需求也不斷提升。
孩子遇到困難時,解決問題需要大腦思考,需要認識經驗的萃取,這些認知的轉換,無不與語言能力息息相關。
為什么很多孩子喜歡問為什么?因為一旦語言和行為出現功能不同步,那么無助的孩子就會用嘴巴來“思考”。
語言對行為的制約真的有這么大么?
很多父母對這個觀點持懷疑態度。這位學者又做了一次特殊兒童的對比研究。
1、聾兒的語言和行為能力;聾兒從小認知發展水平可能比正常兒童滯后2年,這種差異可能是語言能力缺失造成的。無論是反應時間還是錯誤數量都差很多。實驗發現:與正常兒童相比,聾兒的執行功能發展比較緩慢,6歲聾兒的執行功能接近4歲正常兒童,7歲后聾兒的此種能力與5歲正常兒童相當。這說明聾童的發展期比正常兒童延長了約2年
2、失語癥的語言和行為能力;以運動性失語癥為例,失去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,大腦還會失去對肢體控制的損害,出現不能讀寫現象,失語癥還會因為失去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,失去對已知事物的認知和記憶,這些都會為讓行為能力出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