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吃是指說話時字音重復或詞句中斷的現象。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缺陷。通稱結巴,它牽涉到了遺傳基因、神經生理發育、心理壓力和語言行為等諸多方面的,非常復雜的語言失調癥。口吃可見于年齡的人群,但一船多在15—9歲起病.其中2—35歲,5—7歲是兩個發病高峰。口吃患兒占總數的1%一4%。其中大多數可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治而愈,男孩較女孩的發病率高2—4倍。
口吃的病因和以下幾點因素有關系:
1.生理原因。有人認為口吃與遺傳或某種腦功能障礙有關。
專家表示,這造成大腦皮層與說話能力有關的地帶出現不銜接的狀況。由于左腦未能充分掌握讓語言區域運作的時間性,左腦過度彌補這個缺失,令說話不能流暢。利用核磁共振儀器掃描口吃人士的大腦時,研究員發現,他們左腦某個地區的組織結構與說話正常的人士非常不同,那個區域的纖維連接大腦用作說話及組織說話的部分,這可證明為何某些人由小時候開始便口吃,其他人則不然。
2.心理原因。如精神緊張、焦慮、應激。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。
3.語言神經中樞發育不良或受到損傷以后造成功能性障礙。即與發音、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系的神經系統發生障礙。
4.生理疾病。如兒童腦部感染、頭部受傷以及患百日咳、麻疹、流感、猩紅熱等傳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。
5.模仿和暗示。
三項判斷是否為口吃
口吃主要表現為言語節律失調語音或字句的重復、中斷、阻滯而不流利,可伴有言語助動的動作,如跺腳、拍腿等。口吃患兒常表現膽小、退縮、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緒障礙,必須符合下列三項:
1、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復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;
2、無表達內容障礙;
3、排除抽動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。